春节互联网红包大战变“低调”******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文静)与往年不一样,今年互联网大厂“抢红包”显得有点“冷淡”。目前,抖音、快手、百度、支付宝等已公布了新年红包玩法,其他大厂却显得低调。记者观察到,在互联网存量竞争时代,互联网平台通过红包“拉新”的意义已不大,来到2023年的春节,平台在玩“抢红包”的同时,加入了更多科技元素与民俗内容。
抢红包融入了新技术、新玩法
记者留意到,目前公布春节“红包”玩法的互联网平台有快手、抖音、百度、支付宝等,当中玩法各有不同,但相比过去简单直接的“拼手速”“摇一摇”,更多是融入了新技术、新玩法,以及春节相关的民俗。
据了解,1月10日,快手红包活动上线,“兔兔大合成”“集福卡”“跳一跳”等众多玩法均有大额红包和好礼。快手的介绍页显示“春节上快手,瓜分20亿”。
支付宝今年的“集五福”活动于1月10日正式启动,据介绍,今年在线下支付得福卡、AR扫福,以及为视障人群定制的“摇一摇”等传统玩法基础上,新增了多种集福卡方式,包括“AI画年画”得福卡、看直播得福卡等。同时,除了红包外,合成五福后,用户可限时领取五福非遗数字藏品。
百度今年的新春红包,加入AR找好运、AI扫脸测福气、拍照识花等多场景趣味玩法,活动时间从现在一直延续到2月5日元宵节。百度称,这是AIGC(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开启的农历新年。
随着互联网用户增长见顶,春节红包对于新增用户的刺激有限,有大厂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虽然平台依然有做“抢红包”活动,但并没有主动去传播。
那么,历时多年的互联网“抢红包”在未来是否会延续?资深产业观察家丁少将表示,未来春节抢红包活动还会持续,“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营销活动只是辅助,吸引用户的关键还是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包括精准的人群定位、稳定的技术支撑、创新的用户和内容运营等。”
最高法再发布贯彻实施民法典案例:对“和稀泥”说不******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张素)民法典实施以来,财产权保护、人格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工作不断加强。中国最高人民法院12日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发布案例旨在更好指引人民法院统一正确实施民法典,始终强调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定分止争,对“和稀泥”的做法坚决说不。
继去年2月发布第一批13件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后,最高法此次再发布16件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孙某燕与某通信公司某市分公司等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
案情显示,孙某燕使用某通信公司某市分公司提供的移动通信号码,并支付费用。但在孙某燕多次明确表示不接受电话推销业务后,该公司仍继续向其进行电话推销。
法院认为,民法典在总则编和人格权编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专门规定,特别是对民众反映强烈的以电话、短信、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等方式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规制,故判决被告某通信公司某市分公司未经原告孙某燕的同意不得向其移动通信号码拨打营销电话,并赔偿原告交通费用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据统计,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一审物权纠纷案件65万件、合同纠纷案件2027万件、人格权纠纷案件33万件、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案件92万件、环境资源类案件31万件。
此外,基于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汇聚的全国案件文书数据进行检索,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适用民法典英烈保护条款的一审裁判文书数量达679件,居住权为772件。
“通过相关案件的办理,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得到全面保护、产权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在当日新闻发布会上说。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颁布后,最高法先后制定了民法典时间效力解释、担保制度解释、总则编解释、人脸识别解释、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解释等共计19件司法解释,在统一裁判尺度、厘清法律适用争议问题等方面发挥作用。(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